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仪陇县殡葬改革工作调查与思考

2013/12/16

  殡葬改革是社会传统习俗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推行殡葬改革,对于节约土地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仪陇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殡葬工作,改善殡葬基础设施,出台惠民殡葬政策,充实殡葬工作力量,仪陇县殡葬服务的水平得以大幅提升。今年9月,全县殡葬改革正式启动,遗体火化从1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为推动此项工作开展更加有力有序,县民政局组织人员深入部分乡镇和殡葬服务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

  全面推行遗体火葬制度

  为响应国家实施殡葬改革的号召,1985年,仪陇县在原县城驻地金城镇西寺湾修建了县殡葬服务站。2009年开始,仪陇县投资100余万元,对老县城殡葬服务站进行了改建和维修;筹集资金2600余万元,在新县城城郊度门镇郭家嘴村新建了一所占地30亩,建筑面积5400余平方米,集办公接待、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存放、餐饮休息等功能于一体的殡仪馆。新馆于2012年9月全面竣工,2012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现已承办悼念活动30余起,火化遗体200多具。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新县城公墓建设。

  为确保改革土葬推行火葬工作顺利进行,按照国、省、市关于殡葬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仪陇实际,2013年9月,县上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仪陇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规范殡葬管理工作的通知》、《仪陇县推行殡葬改革实施火葬工作方案》、《仪陇县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和《仪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免除特殊困难对象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并于9月23日召开了全县殡葬改革动员大会,遗体火葬从2013年11月1日零时起全面推行。

  殡葬改革是一场充满艰辛的移风易俗革命,坚强有力的工作网络是赢得改革成功的基本保证。仪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殡葬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强力推进。成立县殡葬执法大队,负责全县殡葬改革工作的宣传动员和殡葬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乡镇指定专人,负责辖区内殡葬管理的日常工作;村(社区)和村(居)民小组明确了殡葬信息员,负责辖区内人员死亡信息的报送和殡葬违法违纪案件的报告。全县覆盖城乡、上下联动的殡葬工作网络基本形成。

  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国、省、市殡葬法规政策,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环保的殡葬新风,为实施殡葬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仪陇县民政局充分利用每年清明、春节等重大节日和法制宣传活动契机,采取制作展板、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常态化宣传。殡葬改革动员会后,县殡改办出动宣传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集中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

  仪陇县殡仪馆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着力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强化职工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五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便民服务。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遗体接运、丧属接待、整容化妆、遗体告别、骨灰存放“一站式”服务;阳光服务。坚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监督电话“六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文明服务。严格服务标准,实行挂牌上岗,员工仪表整洁、言行端庄、管理用心、服务贴心;诚信服务。坚持基本服务和选择性服务严格分开,“自选式清单”服务项目由事主自愿选择;利民服务。积极推广节俭治丧,认真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及时为困难群众办理和完善殡葬救助手续。

  县民政局密切协同相关部门,扎实开展殡葬改革专项整治活动。目前已完成全县涉及37个乡镇132家丧葬用品制售店铺的排查登记,分条块整治丧葬用品市场及非法接运冷藏尸体、违规土葬等违法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11月1日全面实施遗体火化以来,县殡仪馆已接运、火化遗体93具。

  扎实推进殡葬“风俗革命”

  通过艰苦努力,仪陇县的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传统丧葬习俗难于破除,部分群众对殡葬改革缺乏理性认识,抵触情绪较大。公墓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县城公墓建设项目尚在重新选址,大多数乡镇还没有启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公民去世火化后骨灰不能“入土为安”,殡改工作推进阻力较大。

  殡葬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风俗革命,是破除陈规陋习的系统工程,其困难和阻力在所难免。在推行殡葬改革的工作中,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又要充分认识殡葬改革面临的严竣形势,采取切实措施和有效手段稳步推进。

  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殡葬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一个人,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改革本身是否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是否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因此,推进殡葬改革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从而积极参与改革。坚持生态文明的原则。人来自于自然,必然要回归自然。改革旧的土葬习俗,采取新的丧葬形式,达到既能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耕地,又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循环发展,是当前殡葬改革的关键。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实行火化、革除丧葬陋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更不能搞一刀切,片面追求短期效应。应当主要采取政策引导、财政补贴、政府奖励等人性化手段循序渐进、稳步推行、持之以恒。民政部门是殡葬事务的主管部门,但殡葬改革仅靠民政部门的力量是难以推动的。在制定殡葬改革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以保证殡葬工作决策的科学民主。在殡葬管理执法中,既要充分发挥乡镇的主体作用,又要强化公安、国土、林业、工商等部门职能职责;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协调配合,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和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公众参与殡葬监管的积极性,提高殡葬监管效率。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破除迷信、尊老敬老、厚养薄葬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环保、文明节俭的丧葬观念,大力倡导花葬、树葬、草坪葬等生态节地葬法。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扎实做好殡葬改革的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殡葬法规,积极支持殡葬改革,在办理殡葬事务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好殡葬改革的宣传者,当好殡葬改革的排头兵。加强工作力量,严格监管执法。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网络,确保殡葬监管入格到位。县殡葬执法大队要通过定期走访、明查暗访等形式切实掌握殡葬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各乡镇民政所要落实专人及时收集和反馈辖区内的殡葬工作情况,各村(社区)的殡改信息员要及时上报各类殡葬信息。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县、乡要设立殡改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严肃查处殡葬违法违纪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件,增强殡葬改革监管执法的透明度和震慑力。加大财政投入,推行惠民殡葬。殡葬改革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在支持殡葬基础设施和工作队伍建设的同时,应当足额保障殡葬改革工作经费,积极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并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探索建立殡葬改革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扩大殡葬救助对象的范围,适时提高救助标准。

  (邓志文 胡倚 张景茂 本报记者 何朝雄)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