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

2018/12/6

      ■ 中江县实验小学 肖婧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在导入中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兴趣

      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从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看,一般低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把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

      二、让例题联系生活,提高理解基础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三、让练习联系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拿它替代枯燥的例题;学生能动手操作发现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这样,就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题目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计算方法。在学习中还可以表扬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例如在学了“圆的面积”后,可让学生算一算家中钟面的面积;在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测量家里家具的表面积;在学平均数时,请同学求本组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在学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请同学通过测量求文具盒的体积……使他们知道例题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事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中多运用探索教法

      探索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实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良机地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巧妙地设计,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迁移,把前面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他们不一定都能完全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使学生亲自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好学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思想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