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四版 >> 正文

“彝路相伴” 续写凉山“一搬跨千年”时代新篇

2022/11/4

俯瞰彝欣社区

“我不想变老,自从搬到社区来以后,我越活越想变年轻点,做梦都想回到十多岁,再好好体验一次当下的生活!”金秋十月,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彝欣社区文化广场上,82岁的彝族老奶奶阿力阿玛真情感怀:“以前,毛主席让咱们真正的翻身当家做主;现在,习总书记又让咱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多亏了共产党啊!党的政策好!现在什么都好!”

“彝路相伴”

着力营造温馨社区环境

201910月,阿力阿玛从原居住地喜德县两河口镇火足莫村搬迁到彝欣社区。早前,阿玛住在老家,丈夫去世后就一个人在家,子女都要外出务农务工,平常只有跟鸡鸭作伴,生活很单调。如今,阿玛住在社区里,儿孙时常往来承欢膝下,每天都可以参加社区为老年人组织的各种文娱活动,有时唱唱歌,有时当观众,阿玛乐在其中,并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在孙子的耐心帮助下,阿玛还学会了使用电器,每天都要打开电视观看《新闻联播》,生活丰富多彩。

彝欣社区是凉山州规模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总占地面积395亩,涉及原9个乡镇33个村7000余名搬迁群众,人多面广、问题复杂多元,管理难度非常大。2020年以来,四川省民政厅针对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后续治理系列问题,在喜德县光明镇彝欣社区等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量身定制推出“彝路相伴”“牵手伴行”行动计划,着力营造温馨社区环境、培育多元治理力量、健全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彝路相伴”“牵手伴行”行动计划整合民政项目96个,累计投入资金3506万元,通过环境营造、资源链接、特色服务、场景呈现等方式,引导搬迁群众融入现代文明生活。项目在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的同时,寓治理于服务,推动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6所高校和成都爱有戏、成都同行等22家社工机构,着力开展老幼关爱、社区故事汇、礼仪课堂等社工服务,孵化了本地社会组织7家,成立30支志愿服务队和近50个“自组织”“微组织”。

如今的彝欣社区,已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邻里和睦的幸福美丽家园。三年来,彝欣社区党委书记吉力阿体见证了社区的变迁,见证了居民改变,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在“彝路相伴”“牵手伴行”行动计划的帮扶下,吉力阿体带领社区党委充分调动不同层面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引导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等骨干队伍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了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良性循环的生动局面,打造了“四治融合”的彝欣社区样本。

“社区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而是兼具文化、情感、价值、服务等多元素的共同体,一个社区最重要的是要有温度,这样才能促进政府、社会、居民的良性互动,真正像一个大家庭一样。”针对社区存在的问题,吉力阿体带领社区党员志愿者召开群众大会,制定居民公约,实行居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召开活动现场50多名彝欣社区志愿者身披红绶带,高举移风易俗宣传横幅,手拿“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倡议书,向群众耐心宣传革除丧葬陋习、铺张办喜事的思想,引导大家携手共同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同时,社区移风易俗达体舞志愿服务队还通过舞蹈表演,引导居民自觉改变落后的风俗习惯。

阿的底加家的电视机声音太大,时常吵得邻居睡不着。海来日者专门煮好腊肉,把他请来家里长谈。分别之际,两人约定:如果再吵到邻居,阿的底加就要挨家挨户道歉。自搬到喜德县城附近的光明镇彝欣社区(甘哈觉莫安置点)后,海来日者有了一个新身份:楼栋长。在整个彝欣社区,和他一样每天挨家挨户解决“鸡毛蒜皮”小事的楼栋长,有23个。他们肩负着一点点转变居民生活习惯、推动社区治理的责任。

赋能引导

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在彝欣社区,一般小区中常见的公共绿地被分块切割成了菜园,每户人家都有一块20平方米大小的“微田园”,1698块“微田园”与社区1698套住房一一对应。每块菜园中,还提前种下了一颗李树或桃树,既美化了社区环境,社区居民还可以收获新鲜水果。每月,楼栋长会给每家“微田园”管理情况打分并张榜公示。年底,根据各月分值评出奖项,分值最高者将会获得现金或家电等奖品。

家住26栋的吉力五支,全家5口人,3个孩子。平时,吉力五支在社区做保洁员,每月有几百元的工资收入,顺便也能照顾一下正在上学读书的孩子,老婆则在老家养羊,一年下来有个几万元的收入。“自从搬到彝欣社区以来,这里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等等都很好,我们都很满意,也很高兴,做啥子都很方便,上县城买东西,赶公交车一块钱就到了,特别是孩子们上学读书更近,几分钟就到了,学习成绩个个都还不错。”正在微菜园里挖地的吉力五支有些自豪地说道。

“用‘微田园’调动大家的劳作积极性,防止社区治理变成党员干部的‘一头热’,从而不断推动搬迁户们养成好习惯,激活了搬迁户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据吉力阿体介绍,38岁的吉伍木呷自搬到彝欣社区来后,便成为了社区每天起得最早、睡得又最晚的一批人。修电、修水、养护花草等,时常出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不仅自己经常参加社区活动,还主动带领老百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听说积分超市新到了一台新能源汽车,吉伍木呷又认领了一个巡逻队员的岗位,每天都有30的积分。今年10月,吉伍木呷终于用他攒了一年多的2万多积分,换回了他心心念念的新能源汽车。

“积分超市在安置点社区基本上都有,但我们不一样,我们主要通过前期调查社区群众的需求,形成需求清单,然后按照需求清单,把老百姓的需求积极对接党政部门、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爱心人士,实现了群众需求和社会资源无缝对接。”吉力阿体表示,在“彝路相伴”“牵手伴行”行动计划支持下,截止目前,社区对接东西部协作办补充积分超市物资5万元、其他党政部门、社会组织物资价值60余万元。

“如今,像吉伍木呷这样在社区里参加活动和服务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居民只要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我们都给他计分,我们制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生产发展、移风易俗以及综合类五大类共70余项的积分种类,计分的方式涉及方方面面,哪怕是把自己家里的卫生搞好,我们也给他计分。”吉力阿体表示,通过奖励机制的引导,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大大改善,社区整体的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讲文明、树新风”已成为社区居民的自发行动。截止目前,社区群众在超市兑换物品1000余件,参与活动5000余人次,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彝路相伴’‘牵手伴行’行动计划的开展,不仅为我们社区带来了慈善超市特色项目、提供了‘快乐同行’‘天府银龄’等专业服务,也带来了高校社会工作专家的指导,还为社区注入了‘助人自助’‘服务本位’的专业理念,同时协助孵化社区组织、建立社工站、培养本土社工人才,为我们彝欣社区赋能、实现社区自主成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吉力阿体感叹道。

“现在,我们社区‘两委’班子工作流程更有条理、工作效率也更高,看着兄弟姐妹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更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采访中,站在山坡俯瞰彝欣社区,一幢幢金色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楼傍水而立,一个个整齐划一的“微田园”错落其间,与居住区交相辉映,隐隐约约还能听到社区志愿者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的播报……社区文化广场上,锻炼健身的老人、嬉闹玩耍的孩童,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交织出一幅幸福美好、温馨祥和的彝乡新画卷。(张莉)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2021025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