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9小时给孩子架座上学便桥

2012/7/16

71日,看着考完试的孩子平稳行走在8根钢管铺就的便桥上,宁南县白鹤滩镇和平村十组村民悬起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报道说,628日凌晨,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袭来。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民兵赶赴搜救现场参加救援。可在他们家中,由于和平村十组到九组的水泥拱桥被泥石流摧毁,30多名学生无法去白鹤滩中心校上学。离当地学校放假还有一个多星期,孩子还上不上学?

让人由衷敬佩的是,他们没有把“问题”上交,也没有因此影响搜救工作,更不给政府添麻烦,而是通过召开社员大会,形成一致意见:首先保障搜救,剩下的人,一家至少出1人,第二天到水泥拱桥原址另架一座便桥。一个组60多户人家,家家都来了一两个“劳力”。和平村村支书李开强带头忙碌在矮子沟齐膝深的水中。抬钢管、搬大石、刨桥基、绑钢筋……烈日当顶,人们挥汗如雨。很快,一批批早上还由武警战士护送绕道“六城粮站”上学的孩子们踏上新架的便桥,鱼贯而过。

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灾区人民是自强的人民。在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袭来之时,人们从废墟中爬起来,在灾难中站起来,迅速投入到抗灾救灾、生产自救之中,谱写了一曲抗击天灾的英雄壮歌和人性与人格自尊的胜利之歌。特别是9个小时,给孩子们架起一座上学的便桥,这种勇气,让我们感动:倒下的是拱桥,挺立的是精神。这种意志,让我们感奋:在逆境中凝聚,在废墟上重建。这些,是灾区的希望,是四川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

遭遇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突发灾难,外来的帮助,只能救急、救难、救险,要重建家园,过上好日子,从根本上说,还要依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奋斗、自己的劳动,这才是取之不尽、源源不断的幸福之泉。所以,面对村民们9个小时给孩子们架起一座上学的便桥,我们不仅是感动,更有感悟和启示。(林伟)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