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幸福感”服务自己更幸福
2012/11/26
脑瘫患者,IT高手——你想象不出,这两个身份都是同一个人。他叫范雄,35岁,海缘残障人关怀帮扶协会会长。11月18日,在成都市紫瑞北街20号,范雄聚集了20余位脑瘫患者及其家属,开始一堂创业就业分享会。 “向着幸福出发!作为一个脑瘫患者,我深深地感受到这部分人多么需要帮助。”范雄虽然吐字不清,站立不稳,但每句话都说到在场的脑瘫患者和家属们的心坎里。(四川日报)
这位名叫范雄的青年是为“幸福感”服务的人,服务别人,既有喜悦,也有忧愁,但是他们却又是可爱的人,是社会上最可爱的人,也是社会最有爱心的人,他们让社会幸福,更让自己幸福。
在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这样的社会组织在园区里有15家。这些社会组织或者服务于脑瘫患者,或者服务于唐氏综合症儿童,或者服务于空巢老人,或者服务于农民工子女……相同的是,作为不盈利的社会组织,他们都是在为人们的“幸福感”服务。
为“幸福感”服务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需要幸福,而且幸福感也是衡量社会幸福程度的先决条件。有了幸福感,社会才会幸福;有了幸福感,社会才会美丽;有了幸福感,社会才会更美好。(白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