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兵支书”邹凌:富不忘本报桑梓 一入他乡变吾乡

2022/2/17

邹凌(左二)给村民发放分红


邹凌与当地儿童一起过“六一”


麦尔玛镇牧民为邹凌敬献哈达


邹凌与渔子溪村民合影


邹凌(左二)团队早期在灾区救灾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带着公司党员、退役军人,瞒着家人,带着大批物资赶赴震中抢险救灾。从此,他扎根灾区,在帮助汶川县渔子溪村救灾、重建、发展的道路上殚精竭虑,一干就是十四个年头,从一名救灾志愿者变成了渔子溪村群众真正的“家人”。

他就是——汶川映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退役军人邹凌。

少小立志

虾酱窝头的味道与温度  孕育回报社会的原动力

1966年,邹凌出生在天津市原大港区的一个小乡村。10岁那年,母亲突然病逝,父亲不堪打击精神崩溃,沉重的生活压力一下子落到了邹凌身上。

食不果腹、饥肠辘辘……成了邹凌少年时期的常态。靠着乡亲们援助的一个个窝头或饽饽,他熬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

1985年,邹凌如愿穿上了军装。服役期间,因表现优秀,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荣立三等功。1989年邹凌退役,1992年邹凌下海,踏上创业征程。经过多年拼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邹凌已经成为知名企业的董事长。

“但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当初那夹了虾酱的窝头的味道与温度。”邹凌说,这也是他坚持奉献、回报社会的原动力。

千里驰援

一场汶川大地震  结缘四川渔子溪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惊动全国。远在2000公里之外的邹凌心系灾区,立马组织了一支由党员和退役军人组成的救援小分队,带着大批物资星夜兼程驰援灾区。

从绵竹到都江堰再到汶川,他带领救援小分队为6个重灾镇、2000多户受灾群众送去了帮助和温暖。

当他赶到映秀镇渔子溪村后,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面对满目疮痍的村庄,面对群众无助的眼神,要用什么力量才能把大家凝聚起来?于是,一纸成立临时党支部的请示信送到了映秀镇党委。经镇党委批准,邹凌救灾一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由此,邹凌与渔子溪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先后将党组织关系与户口转入汶川,成为了真正的映秀人。而他所筹备的临时党支部一经成立,便再未离开。

扎根灾区

扶危济困见真情  十四载相守成亲人

“我知道你会来,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期待......有你与我同在,幸福的花会开......”这是一首在映秀镇渔子溪村广为传唱的歌曲,是当地群众为表达对邹凌和他的“党员抗震突击队”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

14年,邹凌在渔子溪村过了14个春节。

每年的除夕,他都放弃和家人的团聚,回到汶川,回到映秀镇渔子溪村,举办“映秀春晚”,给每家每户送新年礼包,给老人小孩发红包,和全村村民一起吃团年饭,走访慰问困难家庭……

一直以来,邹凌都把渔子溪村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每当有人遇到困难,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

“马锡章这7年的命,是邹书记给的。”马锡章的老伴儿王秀萍抹着眼泪说,201210月,当时年过七旬的马锡章老人患白血病准备放弃治疗,怕再见不到邹凌,就打了个电话告别。没想到邹凌马上联系天津医疗专家,连夜动身,次日凌晨3时抵达映秀,为马锡章进行会诊,又将马锡章及其亲属接到天津总医院,从死神手里抢回了马锡章的生命。

为让渔子溪村的老人安享幸福晚年,邹凌还出资在村里建起了“爱心食堂”,为全村6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的营养餐,并安排专人送到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

如今,在渔子溪村,只要提起邹凌,大家总有说不完的话:“不但每个村民都认得到他,他还是我们最亲的人……”

不求回报

年复一年真帮扶  当年灾村变新村

邹凌深知,渔子溪村要发展,灾区群众要走上致富之路,必须要发展产业。

于是,他先后5次组织40人次党员干部赴北京、天津等地考察学习花卉种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成功让渔子溪村的羌绣作品、特色产品等进入了北京、广东等市场。同时,出资建设百亩芍药花田,举办芍药花旅游节和摄影大赛;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家国情怀广场的建设,打造院落式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助力映秀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他还全额投资建设汶川渔子溪大院,引领老百姓打造民宿旅游,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捐建汶川映秀投资集团,将企业收益无偿赠送给全村老百姓,让村民变股民。在邹凌团队的帮扶下,渔子溪村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如今的渔子溪村,处处生机盎然,集体经济遍地开花,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9年人均纯收入已达22500元,渔子溪村也从后进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四好村”,并先后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省乡村治理试点村和省卫生村等荣誉。

大爱无疆

30万公里日夜兼程  20万人次如浴甘霖

党培养了我,部队锻炼了我,邹凌说:“映秀是个大爱之地,出现了灾情我就该往前冲,因为我是一名退役军人。”

一个人影响一批人。2019820日,汶川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邹凌连夜飞回四川赶到村里,组织人手转移受困群众。他不顾长途劳累,带领队员冒雨查看险情,紧急筹集近200床棉被亲手盖到转移群众的身上,并为转移到渔子溪村来避险的6000多人(次)提供食宿,为其他受灾地区捐赠棉被、食品、通讯设备等应急救灾物资,一忙就是一个通宵。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在抗疫物资最紧张的时候,邹凌想方设法从国内外筹备2万只医用口罩和1500套医用防护服捐赠给疫情防控指挥,为阿坝州的疫情防控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解了燃眉之急。

20216月,邹凌为麦尔玛镇的600户牧民送去粮油、被褥,走访慰问贫困家庭。202221日,邹凌又到麦尔玛镇,为当地群众送去了660余台洗衣机,助力当地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邹凌也先后荣获汶川精神传承引领人、感动阿坝年度人物、阿坝州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他以坚定的信念、深厚的感情、务实的作风,展现了新时期退役军人的坚守,基层共产党人的风采,为开展抗震救灾、助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报综合报道)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