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守护生命最后一次远行

2022/8/25

——走近乐山市殡仪馆的“入殓师”们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这是电影《入殓师》的经典对白。但其实,电影中的很多感人情节在乐山市殡仪馆每天都在上演——

    无论昼夜,还是寒暑,遗体接运工只要接到电话,便会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

    殡仪服务人员,既是服务员,又是心灵的抚慰者,始终满怀真诚和热情,温情抚慰、贴心服务;

    遗体整容化妆师往往会接触到面目全非、肢离破碎,甚至严重变形或高度腐烂的遗体,但却从不言苦,从不道累,坚持用自己的专业为逝者留住最后的美丽;

    遗体火化工坚持每天与高温为伴,规范严谨的将每一具遗体充分燃烧,骨灰一炉一清、一具一筛……

让逝者真正得到安息,给丧属以慰藉,在环境简陋、各方面基础条件非常差的现状下,乐山市殡仪馆的每个职工都在坚持尽心尽责为逝者服务。数据显示,该馆每年要为近6千名逝者进行火化,他们始终坚守在岗、恪尽职守的守护着生命最后一次远行,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殡仪服务。



鸟瞰正在建设中的乐山市殡仪馆新址

    生命终点的护送者

    每日与高温为伴


冯碧云

    今年72岁的冯碧云,是乐山市殡仪馆的一名退休职工,曾任火化车间主任,殡仪馆工会主席。作为生命终点的护送者,多年的基层工作中,冯碧云见证了各个历史阶段单位的发展变迁,见证了两代殡葬人的点点滴滴。

    让冯碧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乐山市某碱厂的一名职工,在逝世后由其儿子到该馆办理火化业务,他与同事在整理遗体时,却发现逝者额处有些许血迹,经仔细查看,头部有似钝器敲击的痕迹,便立即通知公安部门,经勘察后确认为一起刑事案件。

    正因为冯碧云与同事的敬业,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了重要线索。他们在家属看不到的火化车间里,默默承担着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默默地护送着生命最后一程。

    然而,这最后一程的护送却不是那么的容易。很多人以为火化工就只是按下按钮,搬运下遗体而已,但真实的工作环境远没有这么轻松。

    “遗体火化的时间很早,通常凌晨4点就要开始,受环境条件限制,操作间不能安装降温设备,机器运行后室内温度达到近50℃。”冯碧云说,特别是在高温酷暑季节,当人们都迫不及待地到空调房里享受清凉时,而对于火化工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非但如此,火化工往往还要贴近火化炉,规范严谨地去操作,整个工作环境非常地艰苦。冯碧云感慨道:“我们衣服常常一直湿到腰间,谁感觉身体不舒服了,就喝点藿香正气水扛一下,白天忙完了,晚上还要接着值夜班,通常都是连轴转,但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人们常说殡仪馆就是鬼门关,把住这个关口很重要,每个人离开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安详地离去,也有人因意外事故不幸丧生,还有的选择自杀等方式,即使这样,也应该有体面离开的权利。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冯碧云说。

    尽心奉献二十余年

    竭尽所能为家属排忧解难


曾祥清

    曾祥清毕业于四川省民政干部学校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1999年成为了乐山市殡仪馆的一份子,现任火化二车间主任。23年的殡葬职业生涯,让他把殡葬工作当成了一件善事、一件好事来做。每当接到工作任务时,他总会积极与丧属沟通,按照丧属意愿仔细安排冷藏、灵堂布置、整容化妆、告别、火化等一系列工作,竭尽所能为家属排忧解难。

    有一次的遗体处理,曾祥清记忆犹新。一年夏天,乐山开往雅安的客运汽车在洪雅路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乐山市殡仪馆承接19具遇难遗体的收殓服务工作,面对惨烈的车祸遗体,肢体不全、零落的人体组织无不令人震惊,他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带领班组成员连夜对遗体开展拼接、缝合、整容、化妆……当逝者家属再看到亲人没有痛苦,犹如安详睡去的面容时,心中无比欣慰。而面对赞许,他总诚恳地说这都是他们每一个殡葬人应该做的……

    时间来到201638日的午后,伴随着峨马路滚下的石块,乐山扶贫英雄王川等7名同志在扶贫路上不幸遇难。当时,曾祥清的班组负责7名英雄的遗体收殓服务工作,他会同一车间主任敬海涛带领火化车间全体职工全面落实上级指示,认真听取相关建议,对治丧细节进行精心谋划设计,与同事们熬夜布置追悼会场景。凭借着专业知识,整个追悼仪式既庄严肃穆又催人奋进,既弘扬了王川等同志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扶贫精神,又树立了扶贫英雄为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得到参加追悼仪式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曾祥清和他的同事们常说,用心做好每一个环节,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当丧属对服务项目及流程不清楚时,他总是不厌其烦的耐心解释;不管哪个岗位缺人,他都会主动要求顶上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提起这23年来陪伴家人的时间,他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很少陪伴父母、妻女过春节,就连去年妻子患重病住院都未曾耽误过工作,感觉愧对她们。

    90后”女孩专业“整容”

    描绘生命最后的美丽


廖若羽

    为逝者遗体整理、清洁、整容化妆,让他们得以拥有一个体面的形象,来和亲人做最后的告别,这就是遗体化妆师廖若羽每天的工作,而她也是乐山市殡仪馆目前唯一的女性遗体防腐整容师。

    很多人经常这样问廖若羽:作为一名90后女生,从事防腐整容工作,你难道不怕吗?“我从小就不是一个胆小的女生,我只是和很多坚守在殡葬一线的同事一样,明白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廖若羽说,在普通人眼中,殡葬化妆师是一个令人感到恐惧的职业,但对于她而言,用自己的双手给逝者带去安祥的面容,是她从事殡葬工作最大的安慰,她只想帮助逝者有完美无缺的面貌、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廖若羽说,她高三时期,同母亲闲聊时谈起“入殓师”这一职业,出于好奇,便在网上查询了很多关于这个职业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越多,感触越深,对这个职业的兴趣就越大,怀揣着梦想把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作为高考的第一志愿,她幸运地考上了,并如愿地从事了这份既神圣又有些与众不同的职业。

    回想起刚参加工作,第一次接触遗体时,她也曾心惊胆颤过,会遇到一些丧属对她专业的不理解,甚至对殡葬行业都存在许多误解。那是一具需要做嘴唇闭合的遗体,遗体的嘴唇呈略微张开状态,家属要求完全闭拢,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遗体的牙关紧闭,上下牙齿已紧紧咬合,微张的嘴唇是遗体面部肌肉分布和走向导致的正常现象,无法自然合拢。面对家属的强烈要求,她按照专业知识,提出可用胶水对遗体嘴唇进行粘合,家属却勃然大怒,指责她对遗体不尊重,甚至用污言秽语咒骂于她,完全不听任何解释。当时她的心情十分低落,专业的技能换来的却是家属的不理解和不尊重,随后的几天里她对工作都有些抵触情绪,在老同事们的帮助开导下,她逐渐明白,家属看待问题的角度,跟专业技术人员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廖若羽回忆,让她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收获了工作后的第一份感谢,来自于一具车祸遗体的家属。逝者是一位在车祸中丧生的年轻女孩,面部有多处擦挫伤、淤伤和开放性伤口,她按照工作流程,先把伤口仔细缝合完毕,清理干净面部的血迹与污浊,用棉花堵塞好耳鼻,再用化妆品为女孩遮盖修饰脸上的伤痕。当入殓结束,通知亲属前来瞻仰时,女孩的母亲在短暂的悲痛和失控后,上前紧紧握住她的手说:“看姐姐把你打扮得好漂亮”,并连连道谢。那一刻,她收获了莫大的成就感,感觉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入殓师,廖若羽每次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将遗容进行修复,用专业的工具一点点擦拭,用针线缝合,让他们走得有尊严一些,这是职业道德,更是对逝者的尊重。她说,若是遇到交通、溺水、高腐和刑事案件等死亡的遗体,化妆会复杂很多,除需要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还要有足够的体力,通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她希望凭着对殡葬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用自己的专业赢得大家更多的理解,对这份职业少一些偏见。

    2019年西昌木里森林火灾后,很多消防员为了国家的财产、人民的安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廖若羽感慨不已。她积极响应民政厅号召,支援在凉山州森林火灾中牺牲英雄遗体的整理服务工作,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与火化一车间主任敬海涛、遗体接运工杨建伦两位同志,当日赶赴支援,面对英雄遗体入殓工作的复杂情况,她心怀崇敬,不畏艰难,按照省厅要求标准,通宵达旦搬运、整容、化妆英雄遗体23具,以历时两昼夜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得到国家应急保障部、四川省民政厅、凉山州专家组领导的肯定。廖若羽说,在无数次完成遗体处理和入殓后,每一声感谢都让她觉得很欣慰,也更加坚定了在这个行业走下去的决心。

    生命的摆渡人

    24小时随时待命


冯劲松

    冯劲松,1981年出生,2001年正式成为殡仪馆的一员,现任乐山市殡仪馆遗体接运车队副队长。可以用阳光帅气来形容他。

    冯劲松的童年回忆都跟殡仪馆有关。因为他出生在殡仪馆里,成长在殡仪馆里,对于悲痛的亲属、凄凉的哭声,“日以继日”的耳濡目染,使他对殡葬行业有了同别人不一样的认识。他说,父亲是一名优秀的殡葬人,一名出色的火化工,一名技术精湛的设备维修员,一辈子都坚守在殡葬战线上,退休不退岗,为新馆搬迁前火化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他觉得父亲的工作非常神圣,他要延续着父亲的路一直往下走。

    他说,遗体接运工在服务最前沿,接到任务,迅速出车,第一时间赶赴逝者家中,这份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细心和耐心,怎样与逝者家属沟通,怎样安抚他们痛失亲人的悲伤……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他见过那么多冰冷安详的遗体和悲痛欲绝的家属,最让他揪心的,还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他们24小时的随时待命状态,让他失去了很多自己的时间,已记不起有多少个元宵佳节都是在殡仪馆里度过的。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专业技能,无私无畏对单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习火化机设备及维修保养方面的知识,悉心揣摩火化炉构造及操作技术,积极钻研火化炉节能减排方法,多次钻入火化机炉膛内部对火化遗体炉板砖进行换装,他还经常主动对遗体制冷设备进行检查维修。有一次在处理平板炉尸车履带故障时造成手部受伤,到医院简单缝合伤口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要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还是他刚入职不久,当班的一个深夜,独自去距殡仪馆近两小时车程的农村接一具高度腐烂遗体。去的时候还好,空车也不感到害怕,虽然以前就跟遗体打过交道,但返程时一想到是高腐遗体,心里还是不自觉地打冷颤。在现场周围几十米都弥漫着恶臭味,更别提车厢里了,腐烂的味道令人阵阵作呕,实再受不了,便停车吐会又启程,近两小时的路程,又全是土路,他说一个人感觉像是开了几十个小时。可是,家属的一句“谢谢”,他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他努力克服心理障碍难关,有时会跟“他们”对话,去感受生命的短暂和可贵,时间久了反而越喜欢这种独处的方式,讲心里话的环境。

    5·12汶川大地震时,乐山市殡仪馆接到省民政厅对德阳殡仪馆工作对口援助的倡议,当时作为车队驾驶员的他,听到消息后二话不说立即报名、随即启程。由于多方因素,在去往德阳的路上被告知援助取消,虽然很遗憾没有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但这份“不忘使命,有召必达”的精神一直令大家敬佩。201912月,新冠疫情悄然在武汉爆发,在全市抗疫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他自发筹集150N95口罩无偿捐献给单位使用。2020818日,乐山遭受特大洪灾,洪水淹没了单位唯一的进出道路,他不顾自身安全,涉水出去为受困群众及同事采购生活物资,当洪水褪去,他又积极加入清扫淤泥的志愿者队伍。他一直无怨无悔,默默耕耘在乐山殡葬这块土地上,用实际行动尊重生命、捍卫职业尊严、谱写人生价值。

    民政的“孩子”心怀感恩

    让爱永不断档


黄磊

    黄磊,1995年出生,他身世坎坷,在两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为了生计,父亲外出打工,只能跟奶奶相依为命。命运多舛,在他五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没过多久唯一的奶奶也因病离逝,他成为了孤儿,被送到乐山市儿童福利院,在福利院里,他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民政的关爱,更让他感受到父爱母爱般的温暖,让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

    2016年,他考上重庆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更是选择了现代殡葬技术这个冷专业,立誓在人生的后花园里,用自己的技艺让逝者栩栩如生,为逝者带去尊严,给以生者慰藉,在殡葬一线上扬帆远航,不辜负党和社会的殷切期望。

    2021630日对黄磊来说是一个特殊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天他成为了乐山市殡仪馆的一员,在火化车间担任火化工、遗体化妆师。参加工作以来,他积极向上,勤奋好学,不懂就问,虚心请教,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他常常告诫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心用情默默回报那份人间温情,让爱永不断档。

    近年来,乐山市持续推进殡葬事业改革,加大对殡葬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移风易俗、绿色文明环保的殡葬理念深入人心。乐山市殡仪馆的殡葬工作者们用实际行动延续着上一代殡葬人的优良传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以螺丝钉般的奉献精神,秉持着“让逝者得以安息,让生者得以慰藉”的信念,执着一颗敬畏的心,用自己的专业、责任与担当,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殡葬改革的最大受益者,真切地享受到殡葬公益政策和举措带来的便利和优惠,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群众的认可。(文/图  乐山市殡仪馆)





乐山市殡仪馆新址建筑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