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浅谈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

2023/5/11

■ 中江县玄武路幼儿园  赵丹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限制,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贫困山区和发达城市,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将重点放在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上,以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丰富信息化基础教育的多样性,而且能够有效地推动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公平含义

通过引入信息化的思维模型、实践经验、网络资源等,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实施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质量,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实现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公平意味着政府应当根据公平的原则来分配教育资源,并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并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二、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优势所在

(一)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借助网络信息的开放与多样,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高速流动与即时掌握,让身处于不同地区的教师在同样的网络平台中得到同等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打破之前教育资源稍显垄断的问题现象,使优秀的教学案例在偏远地区、落后地区也一样可以第一时间的进行浏览、学习,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保障,让学生在均等的机会面前与其他地区的学生共有同等教学资源库,借助资源库的全面性、多样性,也可以借助网络环境的公平性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增多受教育渠道。

(二)教育信息化可以促进个性化教学与学习

学习网络教育资源,使学生的个体差异被最大化的正确引导,并逐渐由意识思维向实践行动落实,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建立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还可以借由网络平台的各类通讯软件实现师生的无缝交流,学生可以及时的向教师求教,学习兴趣被最优化引导,教师也可以将网络平台的优秀教案进行科学的吸纳引用,循序渐进的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利用,实质体现教育信息化下的教育公平。

(三)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缩小教师队伍的差距

经济发达、教育环境优越的城市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拥有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而其他地区的教师由于资源有限,很难有所突破,从而使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老师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资源,这些信息和资源不再受时空限制,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方式,同时还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大大提高教育质量。

(四)教育信息化保证特殊时期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在新冠肺炎这一特殊时期,快速有序地进行线上教学的转移,充分运用了教育信息化这一手段,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在疫情之前,我们在互联网上主要应用观摩课的教学方式,通过课程资源的共享,进行借鉴和学习。通过钉钉、企业微信等其他直播软件来满足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为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强有效的支撑。其次,疫情期间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教学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使教师更准确快速的运用信息技术。

三、完善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

(一)完善教育信息化的设备设施

在信息化助力教育公平的实践落实过程中,部分学校教学硬件设施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同地区的学校引进多媒体设备时的不及时、不充足。要想最大化的在信息化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在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引用方面多多向当下的学生心理靠拢,再结合任课教师实际使用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教学设备的采买与安装,保障教学设备的科学化、合理化,比如硬件设施的实物展示器、多媒体投影仪以及软件设施等。

(二)不断完善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通过整合和分享网络上的教育信息和资源,使得不同地区的教育机构和学生都可以轻松获取所需的资料和课程,从而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和信息一体化,确保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公平性。通过建立一个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实时更新和优化教育资源,确保它们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让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和学习者都能够获得最新的教育资源和信息。

四、循序渐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总而言之,实现基础教育公平化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落实并督促的过程,在我国目前的一些地区依然存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但是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伴随教育事业信息化的发展会逐渐平衡。只有教育部门正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才可以结合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有针对性地落实公平教育,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维护教育公平的基本信念,助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2021025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