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从简陋小院到儿童乐园

2023/6/20

——记泸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变迁


泸州市儿童福利院大门

20083月,泸州市儿童福利院在泸州市社会福利院成立,20118月与泸州市社会福利院分开并正式独立开展工作。市儿童福利院自成立以来已度过15个年头,在此期间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狭小院舍变温馨家园

在社会福利院的负一层,五个不大的房间、一个不足五十平米的小院、一个小滑梯、六把户外座椅,加上一个可以容纳两人玩耍的秋千,基本就是泸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全部空间。说起老院,市儿童福利院的老员工这样介绍到。

而今时不同往日,新建的市儿童福利院规模宏大、焕然一新。新建市儿童福利院于2010年动工,2012年竣工,由民政部蓝天计划项目资助,总投资2037万元,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9480平方米,建设床位300张。院内设置齐全,有照料中心、后勤服务、医疗康复、特殊教育、技能培训、行政办公、室外活动等区域,是一所集收养、教育、医疗、康复、培训为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是孤残儿童理想生活、快乐学习和科学康复的温馨家园。院内除建有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场地外,还有相对独立的儿童生活区、学习教育区、康复区、就餐区,儿童在此生活十分舒适方便。

设施单一变配套完善

老院有两个儿童房间,活动室有一台电视机就是儿童们休闲娱乐的设备,儿童用床是简易的折叠床。

但如今的儿童福利院各种各样的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宽敞明亮的餐厅,配套完善的运动设施,藏书齐全的图书室,各类康复设施,配备有多媒体电子白板、广播系统、家庭影院、点歌系统、大型儿童玩具等教育、娱乐设施。并且学生养育楼的每套房间都有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热水器、沙发、衣柜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即将离开福利院外出就学的小军告诉笔者,在福利院里边生活得很幸福,所有的生活都不用自己操心,想到即将离开,还很舍不得。

保障生存变健康发展

以前的市儿童福利院,对孩子们的照料主要是保生存的儿童福利,如保证孩子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饿不着、冻不着。但如今的儿童福利院,坚持虽非骨肉亲,依然父母心的服务宗旨,设身处地为儿童的成长着想,全力做好养育、治疗、康复、教育、社工等各项工作,向保发展过渡,最终实现最大限度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在的市儿童福利院通过设施、人员、管理三配套,完善配套设施,划分功能区域并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以此提升服务支撑能力做好儿童养育工作;专职医生坚持每日两次基本查房制度,做好全院儿童的疾病诊治,建立就医绿色通道,有计划地做好预防接种、定期体检工作,为每名儿童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康教一体化、服务专业化、课程生活化、业务规范化四化联动,破解儿童福利机构康教结合难的问题;根据学生年级层次,分学习小组开展学业进行辅导,实行五星优秀学生考评机制规范学生行为;开展社会工作,帮助学生融入社会,提升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能力;由集中养育方式走向类家庭式养育、寄养等多种方式并存,逐步实现从单一养育向多元化安置转变。

传统服务变创新工作

随着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变化,泸州市儿童福利院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探索代理家长模式。2018年起,市儿童福利院开始对区县无人监护困境儿童进行代养,现已累计完成24名无人监护或监护人确无监护能力的0-18岁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的代养工作。对不符合送养条件的院内集中代养儿童,已选择完成4名儿童进入寄养家庭生活。

探索·合作模式。2019年起,市儿童福利院开始与龙马潭区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在院内设置教学点,由2名专职特教老师和21名康复员、护理员按照课程标准对院内残障儿童开展特殊教育并注册学籍。此模式成果显著,2022年首批7名年满16周岁的儿童已顺利完成毕业并获得教育部门颁发的毕业证;今年培智班在读学生共10人、康治班在读学生共16人;研究编印的特教院本课程《生活技能(试用)》,用儿童熟悉的场景、实物开展教学,大幅提升了学生学习实效。

探索婴幼儿托育试点。市儿童福利院按照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开局、高水平推进、低收费托育的公建民营的管理模式,投入资金40多万元,建成普惠型托育机构,托育区总面积450平方米,共有80个托位。自20229月试运行以来,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运营,现已开班6个、托育儿童69名,有效解决了周边群众托育难的问题。(文/图  泸州市儿童福利院)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2021025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