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对当前城市低保工作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2011/8/18

——纳溪区城市低保工作调研报告

    纳溪区是一个传统农业区,2009年底,户籍人口数为48.2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9.2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9.1%。2010年10月,保障人口8333人,低保对象占全区城市人口的9.05%,当月保障金额132万元。为了解纳溪区城市低保救助的实际情况,2010年8月至10月,区民政局领导、区低保办工作人员深入到合面、上马、护国、打古、龙车、新乐、安富街道、永宁街道、大渡、白节十个镇、街道和社区进行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10次,走访低保对象和群众268人,听取镇街道分管领导和社事办工作人员建议35条,发现了现行城市低保管理的一些问题,调研组人员对完善城市低保管理作了较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纳溪区城市低保工作中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家庭收入核实难。按照现行低保政策,月人均收入低于225元的城市居民,都应该纳入保障范围。但由于目前全国各地均未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可以量化的测算办法,加上低保对象流动性大,人户分离情况较多,在实施核定收入时,有的申请对象不如实申报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特别是打零工或经营小生意等收入无法核实。
    情况调查取证难。一方面是从事低保工作人员少,很难抽出时间对申请低保家庭进行细致的调查;另一方面在调查过程中,周边邻居怕招惹麻烦不愿讲真话、不配合,甚至有的单位也以种种理由推托,不愿出具相关证明,使工作人员难以准确掌握真实情况。
    社会关系应付难。低保对象可以享受廉租住房、免交社会保险滞纳金、水电气费优惠、看病优惠等政策,低保含金量越来越高,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关系拼命想挤进低保这个群体中来。作为执行这项惠民政策的民政部门,有时会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扰。
    应保尽保容易,应退尽退难。新增对象,只要资料齐备,符合条件,一般都能及时审批享受低保。然而,条件好转应该退出的则很难,在退出低保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达到退休年龄,在社保部门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其家庭收入已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经社区核实后取消低保资格的。
 低保工作经费不足,低保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低保工作涉及面广,入户调查,工作量大,而低保工作经费不足,交通设备缺乏,低保工作人员力量薄弱,特别是入户调查、督查核实人员不够,导致对低保工作调查、对象核查、动态管理等工作不能一步到位。
    关于规范城市低保工作的思考
    完善城市低保信息系统数据。建议城市低保信息系统应包括更多的个人信息,包括低保保障人口的信息,未保障的家庭成员信息,保障人口的赡、扶、抚养人的信息,便于核查低保对象的实际收入,了解低保对象的赡、扶、抚养人的赡、扶、抚养能力。最好是低保、社保、就业、工商、车管、房监等相关部门使用全国统一的软件,只要在低保系统里有登记的,系统就可以提示其是否领取退休金、失业金,是否注册工商登记,是否拥有车辆、房产等财产。
    慎重出台低保配套项目,适当控制享受低保的联动效应。各级政府为了解决低保对象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提高低保工作的实际效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低保户可以享受的在劳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水、电、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心。但也应该看到,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根本问题在于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通过劳动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低保相关优惠政策应侧重考虑有重病人、残疾人和就学子女的家庭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
    完善社会专项救助政策,完善对低收入群体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全面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通过各种专项救助解决因病、子女教育、住房困难等导致的生活困难,完善对低收入群体的优惠政策,不至于所有困难都往低保里塞。
    加强低保工作机构建设。鉴于低保工作涉及行政审批事项,应该由行政人员进行认定审批,因此,建议将县区低保股列为行政编制单位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设立社会救助局或低保局。县区民政局、镇(街道)、社区均应按照低保对象数量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建立责任追究制。对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采取虚报、伪造、隐瞒、骗取低保金的部分低保人员,提供虚假证明的单位和责任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的处罚条款,打击骗保的不良行为,以维护低保政策的严肃性,使政府有限的资金切实用在需要帮助的人群身上。
    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建议劳动部门加大对低保对象的培训,推荐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实现再就业,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从根本上帮助低保家庭脱贫。
    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学习一些诚信制度建立完善的经验,对全国公民建立诚信档案,如果一旦发生骗保等现象,在个人诚信档案上作上记录,从而减少骗保事件的发生。
    取消目标任务的设定。取消城乡低保的目标任务,因为设定目标任务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相违背,根据条例规定,城市实行的按实补差,而如果设置了目标任务,就会出现多补差的现象。比如一户对象,按照条例按实补差的规定,可能只需要补助50元,如果设置了人均补差目标任务,就可能不保这户或者拆户保人甚至多补差才能达到目标的现象。(纳溪区民政局 马德凤  曾晓波)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