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二版 >> 正文

桑园社区创新社会管理

2013/4/1

提升服务 共享和谐

桑园社区创新社会管理

 

“幸福峨眉”——这是十二五期间,峨眉山市提出的一个奋斗目标。今天,在该市交通枢纽与文化娱乐中心旁边,胜利镇桑园社区更是一马当先,以“共筑共管共享,构建和谐家园”主线,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突出的成绩,让该社区先后获得“乐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乐山市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称号,令当地老百姓叹为观止!

 

治理环境 助力“幸福峨眉”

这里,是因城市的建设,而形成的村改居社区,大环境相对不及老城区优越。

自桑园社区成立,就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城管、交警、工商、派出所、司法所、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共同来治理社区的大环境。

一场硬仗打响,该社区建立了专门的“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周排查、月督查、季考核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对排查出的问题,定人、定责及时化解、妥善处理,矛盾纠纷调处率高达100%;为了确保社区的平安稳定,社区居委会制定了整体联动治安防范实施意见,设立了“社区、居民小组、居民户”三道防线。通过城市联防巡逻队、社区联防巡逻队、社区群众意愿巡逻队、胜利派出所等联合的治安巡逻,社区治安得到了明显好转。

从改善城市设施上,该社区12年中投入1300多万元,先后对2005年前拆迁自建房安置的居民,进行排污管道,、自来水和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同时投资了120余万元建成胜利农贸市场、干河农贸市场和龚竹农贸市场,解决了菜市场长期占道经营的难题。

 

关注民生  彰显“大爱峨眉”

关心群众生活,是共产党的一贯主张。该社区时刻把当地群众冷暖挂心间,竭尽全力办实事。

2009年投入14万余元资金帮助原龙池煤矿破产下岗职工家属改造自来水、天然气管网。11年共投入42万元帮助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对象改善住房条件,不仅深受老百姓欢迎,还稳定了社会。

该社区为特殊人群建立了 交流服务平台,对辖区内的重点人员,包括两劳释放人员‘吸毒人员、偏激人员’等建立台账,实行一帮一对口帮教服务。在派出所的协同下,派专人定期与其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思想偏激,生活困难的人员,社区给予对口帮扶资金4000元,解决了临时性的生活困难。

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社区主要是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的管理,实行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机制,建立流动人员管理机制。与出租房主签订出租房治安责任书,落实房主为治安责任人,同时加强营业场所管理,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大力实施民情观察员、网络对话、基层夜话、群众生活月等一系列畅通诉求渠道制度,加大沟通,让政策宣传工作更加快捷,让人民群众困难更快的到上级帮扶,以此做好了社会治安基础工作。

 

共创佳绩 唱响“和谐峨眉”

作为一个社区,服务是主要的功能。该社区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不断地探索和构建服务体系,更好更方便地为民服务。

该社区工作站的服务大厅,专设了党员服务、民政工作、计划生育和劳动保障等四个窗口,社区内所有的基础事务都可以在这里实行一站式服务;针对社区居民的组成特点,社区开通了三条民意诉求通道:针对征地农转非人员,社区采取村居共管模式,畅通村委会与社区的沟通渠道。针对新开发的商品小区,社区充分发挥物管公司的优势,畅通物管与社区的沟通渠道。针对企事业单位家属区,将在单位内有威信、自愿为民服务的领导或退休领导纳入社区居民小组长体系中,畅通单位与社区的沟通渠道。

针对社区内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的特点,该社区充分利用市民学校,开展实行道德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每月开课2次,参与人数达到2000余人次;先后帮助1225人在大型民营企业实现再就业,鼓励560多人实现自主创业,基本实现了再就业培训人员上岗率达到94%

通过一系列整合管理,该社区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幸福峨眉”中的一道亮色。(何玉金)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