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4/27
■ 中江县通济镇中学 段素英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思想政治课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思想政治课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笔者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和谐师生关系开垦创新“沃土”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谈阔论,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设疑解惑点燃思维“星星之火”
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具有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并予以及时鼓励,及时引导。
现代科技手段延伸课堂“触觉”
初中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对于鲜明活泼的形象感兴趣,对于枯燥无味的教学难以集中精力学习。结合学生的特点,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锻炼创新的能力。例如,教学沙尘暴的治理、环境污染等问题时,笔者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有时笔者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同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讨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联系时事善加引导“授人以渔”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不能仅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认知、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即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关注民生,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例如,讲到清除封建残留思想时,可以联系到生活中存在的迷信思想以及邪教“法轮功”的危害等;讲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时,就要联系到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的重要思想的应用等;讲到维护祖国统一时,就要联系到台独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讲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时,可以联系学生在学业、生活、人际关系中遇到的挫折等;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如仿冒的“金嗓子”喉宝、仿冒的“双星”运动鞋等,这样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而且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教师可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例,让学生们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最后引导回答、提出解决方法等等。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要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今后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实践,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素和方法,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