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讨论式教学初探
2016/4/25
■ 中江县南华镇中心学校 邹华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一、“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讨论式”教学是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合作、学会创新。它既体现全面性、全体性,又体现差异性。它具有以下特征:
1、目标指引性。它是指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任务。它是以问题为中心和以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把学生分成几组,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开展讨论,互补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构建,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2、互动性。讨论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多边、多元化教学关系。因此,教学过程的展开既要重科学、讲规律,又要重情感,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动学习上。
3、协作性。讨论为每个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经过讨论不仅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而且相互启迪,实现共同发展。
二、初中英语讨论式教学的组织策略
讨论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启迪思维的作用。成功的讨论离不开积极合理的组织,教师的组织策略应着眼于四个方面:选准题目、营造气氛、把握尺度、注重评价。
(一)选准题目
讨论是否成功,能否达到教学目的,选题至关重要,它是顺利实施讨论式教学的前提。在选题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启发性原则。议题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启发学生思维由浅入深,层次递进的连续活动。
2、开放性原则。即所提的中心议题要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自然现象等密切相联。取材广泛,往往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和具体的知识加以探讨。
3、发展性的原则。所选题目要与新学知识紧密结合,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技能,提高学生能力为最终目的。
4、主体性原则。话题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一致,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二)营造氛围
“氛围”指讨论中良好的环境、气氛,它是成功实施讨论的关键。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轻松的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让学生敢于直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竞争和创新,要欣赏学生的观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讨论的主角。
(三)把握尺度
把握尺度是顺利实施讨论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善于调节气氛,使讨论始终围绕中心问题和谐健康发展。要使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教师必须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与调控。
1.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
2.调控进程。讨论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通过提要求、分级检查与监督等形式,保证讨论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益服务。
3.发现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以便在反馈讨论时以“典型范例”将讨论引导到中心问题上来,但对新问题不要轻易否定或忽视,要鼓励创新。
(四)注重评价
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注重讨论后的点评,点评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点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促使学生发展为目的,体现主体性原则。点评要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语言能力、非智力因素的不断发展。
2、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评价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在评价时,应将学生自评与他评紧密结合,教师不可“一锤定音”,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深化讨论,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技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4、注重讨论方法的指导。有效的讨论方法一方面可提高讨论的效率,使讨论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系。例:如何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5、将学习评价与行为评价紧密结合。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思想方法和过程、表达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又要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行为。
总之,初中英语讨论式教学,它从根本上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实现了知识的内部生成,实现从“个体户”式学习到“社会化”的互动学习,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了促使学生发展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