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共建话新篇 双拥之花耀荣州
2019/5/9
——荣县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纪实
【编者按】荣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属自贡市辖县,境内驻有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等军事机关、部队,共有军人3.5万余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4662人。
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城,世界第一大石刻释迦牟尼佛——荣县大佛就坐落在这里。辛亥首义,如来佛地,灿烂的历史文化与红色血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荣县儿女,这座英雄的城市,曾孕育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新的历史时期,荣县人民继承“双拥”优良传统,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双拥”赞歌。

荣县县委书记韩明祝走访慰问部队官兵

荣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郑小清慰问驻地部队官兵

县四套班子领导慰问三属
近年来,荣县党政军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以及省市工作要求,以首次荣获“四川省双拥模范县”称号为新起点,着眼新时代双拥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按照“再创辉煌,实现八连冠”的总体目标,扎实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县的创建活动,使荣县双拥工作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上更加生动活泼,军政军民关系更加牢固融洽,谱写了新时代双拥的华丽篇章。
保障篇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
为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的领导,近年来,荣县把双拥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县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县人武部部长任副组长,县直2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对全县的双拥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指导;同时,专门设立了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定行政编制2名,具体负责双拥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和落实;实行军地双方合属办公,切实贯彻《荣县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和《荣县议军制度》,加强军地双方的联系和沟通,认真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重点、难点,建立起了长效的、具有荣县特色的军地协作机制,实现双拥共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推动了荣县双拥工作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除了发挥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作用,荣县各级党委政府层层压实责任,27个乡镇、新区管委会和23个双拥成员单位以及双拥共建单位均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了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负责双拥的工作人员。县双拥领导小组紧密结合县情和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具体要求,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双拥工作的三大职能,全县双拥工作一盘棋,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形成了“县委、县政府总抓,军地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各业广泛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近年来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拥”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荣县适时调整思路、顺应形势,在“双拥”工作中始终做到“一个坚持”、“三个不变”、“四个亲自”、“五个纳入”。
“一个坚持”:坚持与县直各部、委、办、局及27个乡镇、新区管委会党委签订创建双拥工作及党管武装工作目标责任书,把着力点放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上来;以“两力”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衡量双拥工作成效如何、水平高低的标准,以此推动双拥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三个不变”:无论荣县的经济如何发展,党委政府拥军优属的主体责任不变;无论荣县的改革开放如何深入,拥军优属的重要地位不变;无论建设任务多重,财政多困难,投入驻荣部队建设和优抚安置经费增长速度不变。
“四个亲自”: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由党政一把手亲自确定;事关全局的拥军优抚安置工作由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重大拥军活动由党政一把手亲自参加;拥军优抚安置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由党政一把手亲自解决。
“五个纳入”:把拥军优属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县、镇乡党政主要领导“一把手”工程;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范围;纳入单位创优评先指标。
2017年6月,为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荣县结合实际对《荣县拥军优属若干规定》进行了重新修订,对所涉及的现役军人,优抚对象,义务兵家庭,军人家属、子女等抚恤和优待方面做了修订和完善。同时,建立健全了《荣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双拥工作报告制度和年度工作述职制度,落实“双拥工作与先进单位评选挂钩、与领导干部提拔任用挂钩、与年度目标考核挂钩”的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还带头履行双拥职责,多次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双拥工作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新时期双拥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不仅有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拥军优属工作的积极性,更使双拥工作步入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轨道。
如今,在荣县,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都自觉的把做好双拥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从自身做起,在行动上起表率作用,保证了双拥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
宣传篇
多元覆盖 注重实效
树立崇尚军人新共识
为切实抓好双拥创建工作,荣县坚持把县委党校作为干部国防教育的主阵地,把国防教育作为干部和党员培训教育的必修课,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扩大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效果。4年来,受教育领导干部达100%。从每学年新学期开始,分期分批对学生进行系统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并在荣新小学成立了第一所少年军校,把国防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把少年军校作为中小学生军事教育和军训的主阵地,定时举办军事知识、革命传统教育讲座。4年来,共举办中学生军训40余期,参训学生达2.8万人(次)。此外,荣县还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教育、国防教育纳入农民培训计划,抓住大规模集中培训农民的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国防教育讲座,扩大了宣传教育覆盖面。
按照双拥创建工作“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报刊有文章”的宣传要求,在荣县广播电视台黄金时段开辟了双拥宣传专栏,使广播中随时能听到双拥之声,电视中时常能看到有关双拥工作的内容和节目;县双拥办坚持每年发放《荣县双拥简报》不少于12期,各乡镇、双拥成员单位全部制定了国防教育制度和双拥优抚工作制度,配置结对帮扶和军民共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荣县双拥事迹也多次被省、市相关媒体报道。同时,结合县情实际,还投资近10万元,在省道305线望佳收费处100米、在县城南干道原乡企大厦顶楼和第三人民医院顶楼,新立永久性“双拥”宣传牌3个;在城区醒目地段的地名标志牌宣传栏内,设置高质量、高标准双拥宣传海报28幅。在城区、交通要道、交叉路口等醒目地段,设置双拥标语上百幅;在旅游景区、公益性窗口的售票处、登记处、门诊室、营业室、阅览室、停车场设置“军人优先”、“军人免费”、“军车免费”等双拥标志近百处;乡镇设置双拥宣传标语300余条,进一步丰富了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近几年来,荣县还积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吴玉章故居、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和宣传作用,组织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参观,接受教育3万多人次;利用清明节和国家公祭日等特别纪念日,全县上下隆重开展对烈士的纪念活动,让“红色记忆”浪潮走进部队、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积极开展军事日、军营开放和“社会一日”等活动,组织地方干部群众参观军史馆、荣誉室、武器装备和体验军营生活,组织官兵实地感受地方改革建设成果。荣县双拥阵地建设不断完善,营造了强大的宣传舆论声势,为推进双拥创建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为加强和完善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体系建设,荣县坚持以中央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部队、地方党委和政府出台的双拥政策为重点内容,加大军人道德规范、国防法律法规、优抚安置政策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征兵期间,大力宣传《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伍士兵安置条例》,极大提高了广大青年自觉履行义务兵役的的积极性。同时对双拥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优秀人物、先进单位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双拥意识。
实干篇
贴心服务 全力维护
回应优抚对象新期盼
拥军优抚工作,关系国防建设全局,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让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需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齐头并进。荣县立足新时代拥军优抚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优抚新模式新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回应社会关切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它优抚对象期盼,为其提供优先、优质、优惠服务。
根据《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实行城乡一体,并按政策法规逐年提高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截止2018年,荣县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已提高到13100元/户,全部达到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兑现率100%。据统计,2015年以来,荣县共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2228户2277万元。此外,按照国家提高后的抚恤补助标准,荣县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目前,荣县在乡老复员军人的月定补标准达到1255元,伤残军人抚恤补助最高每年达到80140元,“三属”抚恤补助最高每月达到2600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和“两参”人员补助标准最高每月达到600元,均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各类抚恤补助全部实行一卡通发放,2015年以来共发放抚恤补助金14481.8万元。
为切实把广大优抚对象的工作与生活保障好,荣县将所有重点优抚对象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参保率达100%。按照方便就医的原则,将荣县三医院、新城医院、华康医院等确定为优抚对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规定报销部分、医疗补助部分、医院优惠减免部分同步结算的“一站式”服务,优抚对象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4年来,全县共投入医疗保障资金163.92万元,发放医疗补助金4947人次共计556.49万元。
荣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坚持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利用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等节日,采取走访慰问和结对帮扶的形式,努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残有所助。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共走访慰问优抚对象8680户,办实事5500多件,投入资金195万元。共帮助1338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其中改造和修缮危破住房78户,共221间,共投入资金138.4万元,提高了优抚对象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极大地鼓舞了优抚对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为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2015年,荣县还积极争取资金投入55万元用于军休服务用房改扩建,完善军休服务用房内部功能及设备设施,新设了学习室、荣誉室、健身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购置了家具、电脑、健身器材等办公和活动用品,并于2016年初投入使用。2017年8月,荣县军干所还成功创建成为四川省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单位,使全县军休服务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好岗位不忘军转干部、好单位不忘随军家属、好学校不忘军人子女、好福利不忘军人家庭……”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荣县共接收自主就业退役士兵817人,接收转业士官91人,发放自主就业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金2806万元,发放立功授奖奖励金729人次13.4万元。转业士官待安置期间生活费10.6万元,转业士官全部安置在财政全额拨款的机关工勤岗位和事业单位,安置率100%。不论是悬挂光荣牌、送立功喜报,还是退役官兵转业安置、军属就业、子女上学等,荣县各级党委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共建篇
密切协同 合力解难
推动跨越发展新时期
“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荣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非常关心和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在做好退役军人安置、伤病残军人移交、随军家属救助、军人子女入学等工作同时,把关心和支持部队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把专武干部与民兵干部纳入基层干部培养和使用计划,统一培养;把部队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发展规划,统一建设;把部队办公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统一安排。据统计,2015年以来,荣县共投入资金607万元支援部队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为驻地部队官兵改善了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强军事业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添砖加瓦,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接续推进贡献力量。
驻地部队在聚力备战训练的同时,还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做好定点帮扶村、贫困群众工作,把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作为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与驻地机关、厂矿、学校、医院等单位结成军民共建对子,开展“一对一”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县人武部还与公安、政法部门开展“共建平安”活动,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共同维护稳定,保一方平安;每逢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组织官兵上街义务为群众送水、打扫卫生……驻荣部队持续深入把军民共建活动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区域,并融于日常工作之中。
2018年以来,荣县消防中队开展各类慰问活动20余次,该中队战士还坚持到旭阳镇、高山镇等敬老院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理发补衣等,并用自己的津贴给老人购买营养品。武警中队每年3月认真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组织学雷锋小组、“便民服务队”等,为群众磨刀、补鞋、修家电。驻荣部队官兵每年都要组织“慈善一日捐”、资助贫困学生等活动。为巩固和发展共建成果,驻荣部队与共建单位还制定了共建目标规划,通过组织和制度的落实,使共建活动做到了常态化、制度化、社会化,推动了全县军民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围绕打造生态旅游大县、营造良好的人居和发展环境的大局,荣县军民携手奋战,共建绿色长廊,完成绿化面积6500余亩,栽植各类苗木75.2万株,在荣州大地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构筑起了一道生态保护的坚固屏障,使双拥创建工作助力“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此外,还通过开展大学生民兵致富带头人活动,在望佳镇组建大学生民兵创业园,由大学生民兵作技术支撑、养殖骨干,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推动“农业兴县”发展战略实施。
近年来,荣县军地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作为一项事业来推进、作为一种文化来培育,使其成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军民团结的强劲凝聚力和推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荣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和双拥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要,围绕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千方百计帮助部队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县成果,全力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推进部队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在军政军民团结中凝聚力量,引导形成爱国拥军鲜明社会价值导向,为汇聚实现中国梦
强军梦贡献荣县力量。(文并图/荣县双拥办)

军地隆重开展送立功喜报活动

举办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

烈士公祭日活动

慰问优抚对象
|